工作动态
解锁法治素养:我的比赛“通关秘籍”全分享——谭霞娥
时间:2025-11-07    点击:

解锁法治素养:我的比赛“通关秘籍”全分享

 

第十届全省学生(高校组)“学宪法 讲宪法”法治素养竞赛二等奖得主 谭霞娥

 

当得知要参加本次宪法法治素养比赛时,我和许多同学一样,对“宪法”的印象大多还停留在课本的条文里。但正是这段备赛、参赛的经历,让我深刻体会到,宪法与法治并非遥远的理论,而是守护我们日常生活的坚实铠甲和指引方向的明亮指南针。

 

我的备赛之旅,始于“细抠”与“练脑”。面对庞杂的题库,死记硬背显然行不通。我选择将每一个题目选项都与宪法核心条款对应起来,并尝试结合身边的案例做注解。这个过程,让生硬的法律条文在我脑海中“活”了起来,变成了可以理解、能够运用的生活逻辑。我明白了,真正的掌握,是做到“题目万变,本质不变”。

 

比赛当天最大的挑战,是意料之外的即兴论述环节。当看到“小区门禁人脸识别日益普遍”这个题目时,我的大脑曾一片空白。就在紧张的时刻,我想起了王老师那句“多试试,也别害怕,没有什么大不了的”。这句话瞬间将我拉回当下。我迅速镇定下来,将备赛时积累的思考方式运用起来:首先亮出核心观点,再提炼关键词,最后组织论据层层展开。这次经历让我深信,一颗临危不惧的强大心脏,和扎实的知识储备同样重要。

 

经过这次比赛,我最大的感悟是:“法治素养”绝不是法律专业同学的专属,而是我们每一个青年必须修好的人生必修课。它教会我们用理性的眼光分析问题,用规则的意识守住边界,用权利的武器保护自己。

 

借此机会,我也想向有意参与此类活动的同学们分享两个小技巧:一是“轻量积累”代替“死记硬背”:不必苦啃题库,可以多关注“中国普法”“法治日报”等权威平台,利用碎片时间阅读热点案例解读,观看法治短视频,让法律知识在不知不觉中融入生活。二是“主动输出”锻炼即兴能力:可以和同学组队,随机抽取一个法治话题进行限时陈述。比如“宪法如何保障我们的受教育权”,每人2分钟,逼自己快速组织语言。即兴论述的自信,都是这样一步步练出来的。

 

总而言之,我衷心希望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能成为“懂宪法、信法治、守规则”的新时代青年。让我们主动穿上法治的“铠甲”,握紧宪法的“指南针”,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、更加自信。

 

 稿  谭霞娥

供  图  姚晔霖

   王  如

   廖  簪

终  审  段学文

附图:



Copyright©2024 益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保卫处 版权所有